“塵封千年的落寞閨秀”和“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不記得是誰描述過湘西的兩座古城——黔陽古城和洪江古商城。
黔陽古城,有“湘西第一古鎮”之稱,比云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較鳳凰古城早900年。我們是早上到的黔陽,下了車,一座紅紗石拱門中正門霸道地闖入我們的視線。這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西城門,門上“中正門”三字由民國時期戴笠所書。導游只帶我們從中正門開始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就出來了,由于時間還很充裕,我便返回古城獨自探索。
古街鋪青石板,民居排列密集,過街拱門層疊,巷子曲里拐彎,窨子幽深曲遠,還有高高的風火墻、上翹的屋檐角、雕花的木窗戶,無不記載著古城悠長的古韻。拐個彎,前面便是南正街。雖然歷經時間的磨損,但青石板、窨子屋、卷棚、馬頭墻、銅錢漏、祠堂、舊八字衙門等古建筑至今仍然遺存,見證著古鎮的滄桑輪回。再往前走便看到了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建筑王家大屋。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當年王昌齡送好友辛漸而留下千古絕唱“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芙蓉樓。
小巷里,不時可以看到居民端著飯碗坐在門檻上吃早餐,三五個小朋友圍在一起嬉笑打鬧。看那些年長的工匠一板一眼地用各種皮子制作各式皮件;看更年輕的手工藝人叮叮當當地敲打老式或新式的各種玩意;看剃頭匠認真的拿著刀子在客人頭上、臉上游刃有余的掃蕩;看年邁的老婦人坐在門前為出生不久的孫子繡虎頭帽……
走出古城,繞著護城堤向中正門走去,站在蜿蜒的護城堤上,已聽不見昔日沅水和舞水交匯時怒吼咆哮的濤聲。但見那浩淼的湖面,隱現著古城美麗的倒影,更映襯出千古黔城的歷史淵源。
若說湘西的黔陽古城是“小家碧玉”,鳳凰古城是“大家閨秀”,那么洪江古商城就是“豪門霸氣”。這里有如一幅直觀明、清、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圖”,被譽為“中國內陸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
踏上古商城的入口,高大華麗的城門向我們訴說著遠去的浮華。漫步古城蜿蜒迥深、高低錯落的青石板路,觸摸巷子里、街道旁那斑駁的文字和雕刻,數百年的商業文明史仿佛就在眼前。“會館”、“洋行”、“戲院”、“淮鹽緝私局”及“厘金局”等保存完好,循巷走去,肖恒信油號、楊義齋木行、徐福隆商行、絲綢布莊、美孚洋行……一家家招牌在眼前幻化,我們仿佛走進了歷史。洋行里那數銀子的聲音、店鋪里撥算盤的噼啪聲、碼頭上劃篾片刨木材的聲音、釘滿門釘圖案的大門吱吱呀呀開閉的聲音和唱戲喝彩的清腔韻調在幻覺中此起彼落。
沿著九曲回腸的小巷深入,終于看到了“煙花巷”的旗幟,這便是到了神秘的青樓街了。屋內掛著幾串紅燈籠,供奉著“青樓始祖”管仲的畫像,畫像兩側是一幅對聯:“子曰食色性也,詩云君子好逑”。女演員一襲秀麗古裝,為游人演奏著古箏,曲調婉轉悠長。然而藝妓老鵠現已人去樓空,空余煙花舊事。
千帆過盡,浮華成煙。陽光溢滿古商城,生動而溫暖,像數百年前,那些同樣質地的陽光,以相同溫暖的方式,照耀著這塊古老大地。當年的洪江,巨商云集,如今,昔日繁華皆成云煙,徒剩這被再重新漆過的塊塊招牌。一段段關于財富的傳奇,都漸漸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