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施工是對傳統的施工組織方式和施工技術水平的一場深刻變革。傳統工程項目施工的既定目標只有工期、質量、安全和企業自身的成本控制目標,因此承襲下來的傳統施工工藝、技術和方法對環境影響的考量是不夠的。綠色施工要求擯棄造成嚴重污染排放的工藝方法,改進影響人身安全環境和居民身心健康的設備設施,最大可能地保護資源和提升資源利用率。推行綠色施工,是建筑業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重大舉措,對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建設以及提升建筑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建筑業要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著力用先進建造、材料、信息技術優化結構和服務模式”。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綠色施工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其施工要點主要包括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和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五個方面。
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具體應用和體現,是綜合了傳統施工方式但又高于傳統施工方式的更加科學、更加規范的施工方式。推行綠色施工,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遵循的基本原則
1、符合國家、行業和地方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標準、規范要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在滿足工程項目設計和使用的前提下,遵循建筑施工的客觀規律,依據施工合同,因地制宜組織綜合策劃;
3、質量、安全、成本、進度、環保及資源節約等目標應統籌安排、協調組織、充分融合。質量、安全是必須確保的目標,應擺在優先考慮的位置;
4、應考慮與ISO9000、ISO14000、ISO18000管理體系的對接,以實現施工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
5、綠色施工必須有科學的進度安排與適宜的平面布置作為根本保證;
6、綠色施工組織設計必須以項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與均衡使用作為其基本前提。
二、應推廣的綠色施工技術
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10)》,綠色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包括工程降水對施工安全及周邊環境影響及防治技術、施工降水回灌及循環利用技術;施工過程水回收利用技術,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術和現場生產廢水利用技術;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技術,包括各種外墻保溫隔熱技術、自保溫隔熱技術、門窗節能保溫技術、建筑遮陽隔熱技術;采暖空調通風系統節能技術;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包括太陽能與建筑光熱一體化和光電一體化;綠色混凝土施工和應用技術,包括綠色混凝土和砂漿攪拌站設備制造技術、循環使用臨時道路臨時建筑和設施技術、節能降耗和降噪的新型施工機具技術,砂漿輸送、噴射與攤平裝備技術、施工作業網絡化監管技術;綠色施工環境效果檢測技術以及植生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等。
三、應實施的綠色施工組織
一是要依據項目特點和施工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施工技術方案;二是要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目標;三是要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綠色施工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制,并對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進行責任的層層分解與傳遞;四是要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監管,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階段的管理和監督,保證綠色施工技術方案的執行;五是要結合項目特點和綠色施工技術方案,有針對性的做好有關宣傳;六是要定期對員工組織綠色施工知識的專業培訓,提高員工的意識與技能;七是要根據《綠色施工導則》的評價體系要求,及時對綠色施工的效果開展自檢、考核與評比工作,強化對綠色施工的過程控制。
綠色施工的實質是要保證一切施工生產活動能滿足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要求。對建筑業企業來說,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實現項目施工從生產要素高消耗、低產出的擴張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這不僅是企業提高綠色施工水平,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所要求的加快形成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要特征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的需求。綠色施工,更是企業的責任與未來。
技術中心副總經理 周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