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九十周年之際,我重上井岡山。此乃三游,前兩次忙于團隊組織與管理,無暇領略井岡山的秀美。此次隨員,吃住行皆有人打點,可盡興神游。
井岡山處于羅霄山脈中部,坐江西,望湖南,既是游覽勝地,又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當年郭沫若先生游覽井岡山后,曾留下“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優美詩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曾評價,井岡山是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井岡山有風景點60多個,革命舊址遺跡100多處,其中最著名的有茨坪、黃洋界、龍潭等八大景區。
茨坪是井岡山的一洼盆地,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紅軍戰士的工作和居住地。即將戰斗,戰士們在此集結;戰斗勝利,戰士們在此慶賀。現在,這里成了井岡山旅游的集散地。每天,人流如織,車流如梭。
從茨坪往西北蜿蜒一千七百米,就到了黃洋界。黃洋界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三米。站在哨口,山下情景,盡收眼底。哨口四周壁陡坡斜,僅有一條山路通達山頂,是軍事要塞。扼住此處,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第一次反“圍剿”斗爭時期,國民黨組織四個團的兵力,頻頻向哨口發動攻擊,而紅軍僅兩個連的士兵,卻穩穩地阻擋住敵軍猛烈的進攻。還用僅有的一發小鋼炮炮彈準確地擊中了敵軍的指揮所,嚇得敵人連夜撤兵。毛澤東主席聞知此事,心潮澎湃,揮筆寫下了“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千古絕句。
龍潭,以前叫黑龍潭,因為井岡山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當地人忌諱,故將黑字刪去。龍潭在井岡山腹部,主要景致是瀑布,龍潭瀑布沒有黃果樹瀑布的寬闊,不及三疊泉瀑布的悠長,趕不上神農谷瀑布的洶涌,但擁有自身的神奇。龍潭有五瀑之稱,有氣勢的只有三折。
一折水道較寬,平靜的水流往下滑落,由于流過的峭壁不規矩,在旁邊又分成許多涓涓細流,流到斷口處嘎然彈起,化成絲絲水線,水線受落水氣流的推抻,撞上空谷斜吹的山風,又被擊成片片水霧,水霧隨風飄移。從對面看,猶如一匹白練,有無數銀梭在不停穿織。
二折的出口非常狹窄,水流擁擠著向前奔騰,就像剛打開的水閘,噴射而出,形成一股巨大的水柱。水柱湍急地傾瀉,在即將落底時,一塊山石突然凸出,它毫不畏懼迎擊水流的撞擊。水流擊過頑石后,似乎溫順了許多,分解成許許多多大小不等的水顆粒,緩緩的落入塘底,此情此景,婉如大詩人白居易描述的“大珠小珠落玉盤”。
最奇的是三折。三折在龍潭的底部,由于它奇特的形象,人們冠名為“仙女潭”。瀑布上端,一塊山石翹出來,在翹石的斜下方,又鼓出一方石塊,兩塊石頭奇妙的相錯,水流從這里交叉而落,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子,一會兒是仙子梳妝,一會兒是長袖揮舞。更有趣的是瀑布邊的石壁上斜長著枝繁葉茂的小樹,小樹的周圍,一群群蝴蝶不時兒排成一條直線,等會兒又聚成一團,在瀑布的旁邊裊裊而動,就象一幕仙子在領舞,蝴蝶在伴舞的群舞圖。
新聞中心
資訊詳情
重游井岡山
瀏覽量
上一篇:
目送,你生命中的那些人
淺析房地產項目后評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