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青山聚綠花回首,也終于可以卸下浮躁靜心看書了。沒有網絡,關掉手機,只有書香的日子著實也是快樂的。
年少的時候曾經一度很喜歡余秋雨的書籍,那個做夢的年紀里總是希望可以和他一樣游山玩水,然后抒情寫意。再后來,桀驁不馴,于是也曾鐘情于李敖,拼命讀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針砭時事,一針見血。可是當一個人長大以后,能靜下心來,能理解世事,懂得生活的時候,我讀了龍應臺先生的《目送》。曾經在古代漢語的課上,老師說,先生也可以用來稱呼女子,只是比女士更加尊敬的稱呼。所以我稱呼龍應臺為先生。
其實我讀先生的書并不多,但是一直都知道,她是一個于刀光劍影里橫刀立馬的女子。先生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于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總是被她犀利的言語所折服,被她的勇氣所打動,然后豁然開朗。
可是先生的《目送》更多的具有女性的細膩和溫柔情懷。《目送》中的七十多篇散文,描寫生活情節的作品居多,有寫父親過世,母親日漸蒼老,與兒子的隔閡,與朋友彼此牽掛,諸多細節,為我們展現了她作為女人的細膩情感的一面,讀起來雖然瑣碎,卻溫馨淡雅而悠長,就像品茗。讓我明白,即使是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難以言盡的時候,深邃而憂傷。《目送》里的先生,其實只不過是父母的女兒,兒子的母親,兄長的妹妹而已。一個溫柔細致的女子,一個逐漸讀懂了父母的女兒,一個努力學習母親,被親情牽絆的妹妹。
先生在《目送》里這樣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的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先生為我們展現了作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她,逐漸明了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時光流逝,父母剩下的只是斑白的雙鬢和日漸佝僂的身軀。而我們總是留下遠行的背影,曾經很叛逆的想著能怎樣逃脫父母的管束,我行我素的活著,以為這就是自由,以為這就是所謂的成長。以為這樣自己就能長大。然而當你真正長大的時候才知道,終于懂得了他們的愛是如此的值得尊敬。終究還是只能漸行漸遠。
新聞中心
資訊詳情
目送,你生命中的那些人
瀏覽量
重游井岡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