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nia.org.cn/web/website/index_1010030569691710000.htm
來源:20110517 中國有色金屬報
題記:昭者,彰明、顯著也;通者,達也、往來友好也。
一次“跨越”
從洞庭之濱到彩云之南,從丘陵湖泊到高原峽谷,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產業扶貧,是一次政治、社會和經濟意義上的跨越;從建安施工到以投資帶動建安,是一次經濟發展方式質的跨越。二十三冶在云南昭通,就實現了這樣的跨越。
昭通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是革命老區,也是一個人杰地靈、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但交通相對落后,基礎設施薄弱,影響了昭通經濟的快速發展。按照中央扶貧辦的安排,昭通是中國五礦對口扶貧地區,從2008年開始,二十三冶成為中國五礦對口扶貧昭通的主體,每年對口扶貧威信、彝良、鎮雄三縣。3年來累計派出7名掛職干部,無償捐資近400萬元。
2009年,二十三冶一改過去派員掛職、抗冰救災和捐贈醫療衛生設施等“輸血式”扶貧方式,在此基礎上,走出了一條以產業扶貧、投資扶貧為重點的“造血式”扶貧模式。要致富,先修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市區到各縣通二級公路、4小時以內到達的目標,為這一模式的誕生提供了契機。4月27日,昭通市人民政府與二十三冶在昭通簽署經濟合作以及柿鳳公路投資建設合作協議。柿鳳公路的建設,將把鎮雄、彝良、威信連成一體。此次合作的另一成果,就是同時確定了17.28公里的昭彝公路建設的投資合作,不久,雙方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
兩肩“責任”
應該說,二十三冶在兩條公路的投資與建設中承擔著政治與經濟雙重責任。
兩個項目建設總投資額約16億元,二十三冶既是投資者,又是建設者;既是扶貧方,又是受益人;通過央企與地方的對接合作,既要讓這種模式成為二十三冶承擔社會責任的示范,又要為企業實現“轉型、聚焦、協同”起到開山鋪路的作用。
兩條路,一端牽系著中國五礦不辱使命的厚重寄托,一頭聯結著昭通市人民走出深山、奔向小康的期盼。截至2011年3月20日,柿鳳公路完成建安工程9.57億元,占合同工程量的96.28%。昭彝公路完成建安工程2.2億元,占總產值的84.84%。
三時“風景”
建設者們無暇留戀文人墨客眼中的風景,因為他們戰天斗地的風姿就是一道亮麗風景。參與建設的二十三冶人說:要賞風景,就來柿鳳和昭彝吧。在這里,四季風景,除了夏天,可謂應有盡有,一日之內,不用走上10公里,就能把三季風景盡收眼底。
在昭彝起點,晴色天空與規整道路讓人眼前一亮,可繼續蜿蜒前行一段山路后,心情便如這天氣的變化一般沉重了,沉沉的霧雨讓車輛不敢貿然前行,只能慢速中探索前進。越往前走霧氣越重,春意盎然轉眼就成了秋霧靄靄。再前行,便只有在驚異于山路鬼斧神工般的陡壁與懸崖的同時,只見山頂上白茫茫一片,崖壁上灌木和草叢上冰棱倒掛、霧淞連綿。
建設者們告訴筆者,在這里,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冰雪霧雨的天氣。感受景色的變異,回頭看看路基兩旁辛勤勞作在霧靄之中的朦朧身影,看到身后蜿蜒而去、業已成型的路基和兩山間聳立的橋墩,聽到山中回響的機器轟鳴,想象著建設者們在這崇山峻嶺中蹣跚而行、在這狹小的山谷間日夜奮戰的場景,突然記起項目部有員工和我提到,許多員工自春節堅守到現在,一直吃住在工地,從未要求回家看看,心中不由升起無限的感慨和由衷的敬意。
四宗“最”
作為專家型領導,二十三冶董事長劉則平這樣評價:兩條公路是二十三冶有史以來單體合同量最大,技術難度最大,工期最緊,環境最惡劣的項目,是二十三冶有劃時代意義的項目,將載入二十三冶的歷史。
一宗最,單體合同量最大——柿鳳和昭彝公路分別為全長61.456公里、17.28公里,全線路基挖方357.1萬立方米,填方95.9萬立方米;隧道3690米/8座,其中最長的曹家營隧道980米;橋梁5505米/41座,其中大橋19座,中橋21座,小橋1座;涵洞199道。
二宗最,施工難度最大——開山劈嶺,遇水架橋,鉆山打洞,見縫插針”。這是劉則平董事長在考察完柿鳳公路全線后的評價。柿鳳公路居于云嶺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結合部,屬典型的山地構造地形,山高谷深,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267米,是聞名遐爾的西南“千里大峽谷”和秦時入滇通道“五尺道”所在,二者都因其險峻而名。一面是深達數10米的河流,一面是高聳云端的懸崖峭壁。參戰者們說:最頭痛的是設備無法進場,更難以鋪開作業面,既要搶工程進度,又要確保施工材料能正常運進,還要確保當地老百姓能夠正常出入,事實上想修通一條施工便道都難于上青天,項目橋梁、涵洞很多,工程都快干完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能大面積的預制構件場地,只能沿路“借道”、見縫插針。
三宗最,工期最緊——因種種原因,兩條公路都是在2009年10月8日才正式開工,要求2011年6月30日竣工通車,總長達80公里的公路工程施工,而且是邊設計、邊治理、邊施工,邊保通,留給建設者們的時間卻只有不到兩年。
四宗最,環境最惡劣——“冰雪霧雨,地質復雜,民風強悍,山路崎嶇”。二十三冶副總裁、昭通市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李巍感慨道。全長17.28公里的昭彝公路蜿蜒崎嶇,溝壑縱橫,長年處于霧雨冰凍天氣,地質條件復雜,滑坡路段多,隧道圍巖變化大,多次出現溶洞塌方現象。柿鳳公路一個工區就能出現12處阻工點。
百日決戰
在柿鳳公路項目部可以看到兩個醒目的標志,一是設在進門處不斷滾動播出的“距離2011年6月30日還剩XX天”的電子顯示屏,二是掛在會議室的“昭通市柿鳳公路項目部決戰百日勞動競賽動員大會”橫幅,考察組到達時,正是百日大戰的第一天。
“項目部將嚴格按照市政府倒計時決戰100天的要求,采取超常規的措施,克服一切困難,加大投入,各個擊破,24小時加班加點作業,確保各節點目標和總體目標的實現,向該集團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二十三冶三公司副總經理、柿鳳公路項目部經理胡國華表示:項目部對決戰階段剩余關鍵控制點工程制訂了周密的組織部署,倒排和細化重點工程節點計劃,確保6月30日完工決不動搖。對影響總體進度目標的控制性工程和麥地坪、黃草、小寨大橋等影響進度的關鍵性部位,實行日報制度,及時調整施工力量,視情況加大投入,并由項目部責任領導蹲點指揮協調。加大管理力量、機械設備及勞動力投入,新增兩個突擊隊,對進度嚴重滯后的施工隊,采取強行增援,用全線可用資源進行突擊。抽調7名人員專門負責工程資料整理,保證工程完工,資料完工,簽字齊全。項目部和各工區安全員時刻在施工現場巡視,哪里有工程施工,哪里就有安全檢查監督。
面對百日決戰,劉則平給項目部提出具體的要求:要實現決戰目標,就要講責任、講方法,責任是要傳遞的,責任單位、項目部和全體參戰人員要榮辱與共;講方法就是要有科學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既要關注重點,更要關注閑置的工作面,閑置工作面閑置久了就為以后的工作留下變數,突擊隊就是一個方法,但突擊隊的力量仍要加大,同時,工作要突出有效性,問題不是不能解決,而是對問題重視程度,措施和手段是否有效有力。
一路行走,體驗到了高原的神奇和美麗,也經歷了耳鳴目眩的高原反應,感受到了一種勇氣和毅力。更多地是領悟到了,在昭昭然中,天塹變通途的理想,更是二十三冶戰略轉型中正在書寫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