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75587&q=3146&v=7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及《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實施辦法》重新明確了施工總承包企業新的特級資質標準要求和資質就位工作安排。這一規定的實施,既對特級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也對達到標準要求的特級企業放寬了業務承包范圍,必將從產業鏈上對現有的各類施工總承包企業的業務模式和經營模式等進行一次新的調整和洗牌。
同時,住建部《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新的企業市場準入是建筑業各類特級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的一次重大變化,對企業的發展戰略、結構調整、經營方式、資源布局、贏利水平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將產生一系列的深遠影響。建筑施工企業要更大地提高整體贏利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結構轉型來實現。
一、緊緊抓住企業結構調整的根本點,積極尋求企業創新發展的突出點
經營上手段,產值上規模,效益上臺階是企業結構調整的根本目的,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發展必須是規范、完善、有序,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科學發展。結構調整必須使企業的整體水平、能力和實力得到了應有的提升,必須是通過內涵式發展來實現的企業質的飛躍。一是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應充分考慮到企業資質的各個序列要求。集團公司定位為“工程總承包”,需提升的是包括方向、戰略、制度、人員、資本、技術等在內的綜合管理能力;各子分公司定位為“專業承包”,需提升的是體現在具體專業領域的管理、控制、指導、服務的專業管理能力。具有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的集團總部加上若干個專、特、精的子分公司,是企業細分市場、有序管理、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二是企業的業務結構調整應充分考慮到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所發生的變化。作為特級企業,如何緊跟國家經濟政策調整步伐、及時滿足業主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需要,并做好相應的戰略合作與協同,是企業業務結構調整需著重考慮的問題。集團總部應做強、做大,占據“天時”。要為子分公司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區域公司應做細、做精,占據“地利”。要按照國家“優化產業布局”的安排與要求,為集團戰略實施積極搶占灘頭陣地。專業公司應做專、做優,占據“人和”。在關鍵領域、專業優勢、核心人才等方面要充分體現出獨有的特色。三是企業的資信能力要上水平。隨著EPC、BT等項目管理模式的推行,企業需要盡快對接好資本市場,為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擴大經營承包范圍提高可靠的資金保證。四是企業的技術創新要上臺階。要積極改造提升傳統技術、努力培育發展新型技術,通過技術進步去不斷優化企業結構和服務模式。五是企業的管控模式要上層次。對企業管理而言,標準化與規范化管理是形式,相關責任的分解、傳遞與落實是核心,監督與考核是手段,而實施的主體則是形成最終結果的關鍵。
二、找準市場對接的最佳結合點,努力占領產業鏈上的制高點
按工程項目承包范圍大小及工程分類標準,建筑企業的基本排序是:工程總承包—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在排序中誰靠前,誰的市場就更大、利潤水平也就越高。建筑業是對宏觀經濟形勢高度敏感的一個支柱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對行業的規模和效益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誰的主營業務、專業優勢與經濟結構調整方向一致,誰就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取更為豐厚的市場回報。對接市場,一是要科學界定企業的主營業務,使業務方向符合市場需求;二是要逐步形成企業的專業優勢,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三是要不斷培育企業的市場品牌,積極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四是要規范完善企業各項管理,確保企業的市場贏利水平;五是要優化完善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率;六是要做好風險的預防與控制,積極主動化解各類市場風險。占領產業鏈的制高點,一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場門檻,積極營造高于市場準入的企業內部環境;二是要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和技術進步水平,用科學管理和關鍵技術去引領企業未來的發展;三是要切實改進項目承接與管理模式,通過資金、品牌、技術、管理等手段去改變自身長期處于的市場不平等的地位,變被動為主動、變參與為控制。
三、明確項目管理的突出關鍵點,積極尋找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特級資質標準所要求的企業代表工程業績對申報項目的中標通知書、施工合同、竣工驗收資料等提出了明確的規定與要求。這些規定和要求所反映的,實際上是對企業項目管理能力和水平的綜合考核。企業關注的重點是利潤,項目控制的重點是成本。作為建筑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的主要來源,規范創新項目管理,是建筑業企業強基礎、抓落實、求創新、謀發展的中心工作。規范項目管理,一是要規范招投標環節,應認真把握投標報價和主要合同條款,切實明確好雙方的責、權、利關系;二是要規范項目策劃環節,對項目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資金運作、材料采購、分包管理等進行統籌安排;三是要規范項目施工組織設計,要依據施工合同、設計圖紙、現場環境等對項目策劃要求作進一步的細化;四是要規范項目的過程控制與管理,要明確項目經理部履行項目施工生產管理的職責和企業總部職能部門管理、控制、指導、服務項目的職責,嚴格直接與間接、執行與監督兩個責任主體的主體責任;五是要規范項目的竣工及結算管理,要依據施工合同、嚴格過程管理、規范流程辦事;六是要用信息化去推動項目管理的工業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技術在建筑企業的應用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項目管理點多、面廣,時間與空間上難以管控到位的矛盾。促進信息化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的應用,絕不僅僅是系統的功能和硬件環境問題,更主要的是習慣與思維的方式問題,是一個是否愿意接受的更加規范的約束問題。
特級資質的重新就位是一項涉及企業綜合指標、人員指標、業績指標、科技進步水平和誠信記錄等多項指標要求的系統工程,是對企業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全面考查。從一定意義上說,特級資質標準所反映的內容與要求涉及建筑業企業結構調整的一些主要切入點和關鍵點,對引領企業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我們應以特級資質復評為契機,冷靜分析企業面臨的內外環境,客觀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創新求發展,以轉型求機遇,不斷推進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