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xxcb.cn/XXCBC/html/201112/28/node_159.htm
登載于2011年12月28日《瀟湘晨報》C05版
本報記者戴丹 長沙報道
“借力央企平臺,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原來的10.6%,提高到了現在的43.3%。”23日,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則平概括了二十三冶近五年來發生的“質變”。
與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牽手”5年,二十三冶充分利用中國五礦的資金、管理和海外平臺,成功實現轉型升級。5年里,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倍多,利潤增長18.9倍。
借力中國五礦“走出去”
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二十三冶金建設公司,2000年下放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7月,省政府與中國五礦簽署協議,引進中國五礦作為戰略投資者,對二十三冶進行并購重組,成為我省與央企對接合作的第一批項目。
并購重組以來,中國五礦每年向二十三冶注入流動資金20億元以上,支持二十三冶在房地產、建安、礦業業務上的擴張。利用中國五礦的業務協同平臺,二十三冶與中國五礦旗下的幾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成功開拓了中國五礦的內部市場。去年,二十三冶集團公司承接的中國五礦內部協同業務簽約量為10.66億元。
二十三冶與中國五礦的對接成功,進一步帶動了中國五礦與湖南多個地、市和企業的合作及在湖南投資規模的擴大。
二十三冶還大步“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先后承接了波蘭弗羅茨瓦賓館項目、印度電鋼總公司220萬噸電鋼項目等工程,海外業務由最初的每年幾千萬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近10億元。
跑上通往高速路的連接線
利用中國五礦的融資平臺,二十三冶在湖南本地的銀行授信額度由12.5億元提高到85億元,公司建安業務在傳統市場的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黑色和有色冶煉工程的比重保持在35%以上,地鐵、市政路橋等新領域的開拓力度也大幅度提升。公司也已從建安施工企業轉型為具有較強投資實力的企業集團。
目前,公司重點關注高新產業園區、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文化產業等領域的BT項目,近幾年來,大力投資建設云南滇池環湖公路、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湘潭九華工業園、岳陽城陵磯臨港新區等項目。
“二十三冶已經跑上了通往高速公路的連接線,下一個5年,將在發展的高速路上一路前行。”劉則平說,通過與中國五礦對接,二十三冶年營業收入從2006年的26.3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72億元,利潤總額由2122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4億元,分別增長233.76%和18.9倍,上繳稅收由1.6億元提高到4.95億元,增長3.0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