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桿管理的風險及其規避芻議
嘉盛地產 尹逢春
標桿管理,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今年湖南省直單位文秘工作者培訓班上,培訓老師用加重的口吻教導我們:要向榜樣學習、向先進學習、向標桿學習。這證明社會在倡導標桿管理。今年,嘉盛地產啟動標準化建設,提出園林學龍湖、建筑學恒大的標準化建設思路,這是標桿管理在應用。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標桿管理也一樣,關鍵是我們如何在生產經營管理中有效發揮優勢、合理規避風險。
一、標桿管理的內涵
標桿管理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與企業再造、戰略聯盟并稱為20世紀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時至今日,企業管理提升,標桿管理已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和工具。
不難理解,標桿管理是企業將自己的產品、服務和經營管理方式與行業內的領先企業進行衡量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勢,從而持續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品牌形象和經營管理水平,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簡而言之就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標桿管理蘊含科學管理規律的深刻內涵,體現了現代信息社會追求競爭優勢的本質特性。
二、標桿管理的內在風險
據統計,全球500強企業中有近90%的企業應用了標桿管理。標桿管理之所以能引起各大企業的如此重視并風靡于世界,主要在于它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實效,特別是短期實效很明顯,但盲從標桿或過分依賴標桿也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一是“求同去異”風險。也許,我們會原諒電影的“本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能欣然接受各類產品的山寨版,但卻無法想象每天的生活都在撞衫和撞包、甚至撞臉中度過;讀文章,作者會用“參考文獻”和“注釋”向讀者說明“我不是剽竊”。當我們開發的樓盤大同小異時,又用什么方式向客戶解釋呢?
標桿管理的出發點就在于學習和模范別人,短期內看企業運作效率會大幅提高,然而企業之間的差距將日益縮小。結果也必將是企業戰略趨同,產品趨同,服務趨同等。求同去異,市場競爭趨向于完全競爭,企業會喪失核心競爭力,造成在企業運作效率上升的同時,利潤率卻在下降。沒有差異化的市場如同一潭死水,企業也必將如同死水中的魚,等死。戰略的本質是創造差異性,而非追求共同的“理想定位”。因此,我們在求同的同時也要存異。
二是“邯鄲學步”風險。“邯鄲學步”這個典故是說有個燕國人因為走路不好看,經常受到嘲笑。他聽別人說邯鄲人走路很好看,就帶足盤纏到邯鄲去學走路。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也許我們的企業中有些貌似不佳的運營,恰恰蘊含了某樣可行的定位,或者是既有定位下不可缺少甚至是關鍵性的戰略配稱環節,企業不僅不能施以“改善”,還要細心識別出來并加以保護和利用。盲目采用標桿管理模仿別人走路,就很可能破壞這些支撐戰略定位的關鍵活動,進而破壞既有定位建設。
事實上,許多缺乏戰略定位觀念而又成長得不錯的企業,它們并非沒有定位。很可能正是企業實際活動中蘊含的某個戰略定位,使它們贏得了競爭優勢并獲得了好的發展,只不過它們沒有清晰地意識到或者沒有去總結梳理和界定出這個定位并善以運用罷了。所以,我們要先學好走自己的路,再看別人怎么走路,然后對照探討出更優化的走法。
三是“溫水煮蛙”風險。“溫水煮蛙”告訴我們的是由于適應和習慣了已有的環境和經營模式,失去戒備之心和喪失預測感知能力而滅亡的道理。企業運用標桿管理以后,短期內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多企業自以為找到了制勝的法寶,不圖創新,犯發展之大忌。標桿管理是基于現在的市場形勢,學習目前的先進管理經驗,對市場未來需求的發展趨勢缺乏預測能力。人有懶惰心理,企業也一樣,面對安逸滿意的環境往往會松懈和不思進取,當突而其來的大敵當前或突發經濟危機時,將不知所措。我們不能忘記,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很多標桿企業都差點一命嗚呼,更何況它的跟隨者和模仿者,也不知道那年有多少模仿者被“獻身”了。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去學別人,別人不見得愿意讓你學或者愿意把精髓交給你。師傅教徒弟還會留一手呢,所以不要讓一廂情愿葬送了卿卿性命。
三、標桿管理的風險化解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意在教導我們要立志成為別人的標桿。還有一句哲理名言是這么說的:穿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找去吧。從這兩句話中,我們似乎可以領悟一些化解標桿管理風險的方法。
穿別人的鞋,意在要求我們精于學習和善于取道,有選擇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撿芝麻丟西瓜。標桿管理并不代表照搬照抄,我們可以選擇行業優秀的產品、管理模式、服務方式、業務流程等作為標桿對象,對比自身差距,對主要工作要素進行分解、細化,完善自身工作中缺失的標準和缺少的環節,并刪除原有的不增值環節。標桿企業的選擇必須依據所收集來的詳細資料和過程資訊,找準標桿并進行科學的對標分析。同時,還要敢于標桿突破,敢于跨行業對標,在某個經營模塊上,可以學習并采用外行業的優秀模式,并不局限于行業內。
走自己的路,意在要求我們選擇標桿管理時,要充分認清自己,找準自身定位,選準時機,選對路徑,突出自己的特色。企業實施標桿管理,首先要清楚自己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認清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明晰自己的競爭對手以及他們所采用的基本競爭戰略。其次,標桿管理是為企業戰略服務的,戰略不同的企業,選用的標桿也不同。最后,標桿管理要與企業當期戰略目標相一致,按照系統化的思想確立標桿管理的目標,達到總體最優,并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避免盲目性。同時,標桿管理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要不定期檢查和審視標桿管理目標,以不斷提升實施效果。
讓別人找去吧,意在要求我們模仿與創新并舉。松下幸之助曾言:“只有努力創新的商店或制造公司,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失敗。”遠離創新其實與標桿管理的初衷是背道而馳。模仿是企業獲得短期生存條件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而創新才是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最根本的途徑。標桿管理創新需要企業對標者去換位思考,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的支持。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了2007年的剎那芳華,2008年的冰天雪地,2009年的柳暗花明,2010年的天朗氣清。回顧這幾年,四季輪回已然分明,而冷暖自知。這也注定了這個行業在2011年的撲朔迷離。為了贏得2011,打好“十二五”的開局之戰,我們必須在這個行業深耕細作,打造一流的團隊、樹立一流的品牌、提供一流的質量、創造一流的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些一流的擁有,可以從標桿管理中找尋,前提是必須有效規避標桿管理存在的風險!